灰毡毛忍冬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的SCoT分析
目的:揭示灰毡毛忍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品种群体遗传结构特点. 方法:采用新型分子标记SCoT对对中国5个灰毡毛忍冬品种(常规种、白云、渝蕾1号、金萃蕾及湘蕾1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运用POPGENE软件计算相关遗传参数,UPGMA方法聚类,结合MEGA5软件生成树状图. 结果:物种水平上,PPB=85.34%、有效等位基因数Ne=1.3479、Nei”s基因多样度H=0.2075和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sp=0.3198,表明灰毡毛忍冬5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在品种群体水平上,各遗传参数据的平均值为PPB=19.74%,Ne=1.0946,H=0.0561,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pop=0.0850,表明品种内遗传多样性较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7319)与Shannon”s品种间分化系数(0.7324)是一致,均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品种间.品种间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人为选择、繁殖方式和基因流障碍(Nm=0.1831)引起的.两两品种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Ⅰ)的范围为0.7222~0.9419.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各品种间的UPGMA聚类,5个品种聚为两个大类. 结论:在品种选育中应加强育成品种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相互渗透,从而拓宽灰毡毛忍科的遗传基础。
灰毡毛忍冬 品种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
陈大霞 张雪 王珏 李隆云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种植研究所,重庆400065 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65 重庆市银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9900
国内会议
第十二次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中药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
重庆
中文
172-179
2013-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