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阴乳腺癌组织中SBEM和FAK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乳腺小粘蛋白(SBEM)及黏着斑激酶(FAK)在三阴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BEM和FAK在67例三阴乳腺癌组织中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用24例乳腺良性组织做对照,组间及组内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两者相关性分析采用列联表独立性X2检验. 结果:SBEM在TNBC中阳性率为52.24%,高于对照组12.50%;FAK在TNBC中阳性率为68.66%,高于对照组29.17%;SBEM及FAK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织中SBEM与FAK的表达有关联(X 2=15.92,P<0.05,Pearson列联系数r=0.438).SBEM阳性组中位PFS为15.4个月,中位OS为12.2个月,阴性组中位PFS为21.3个月,中位OS为15.6个月,阳性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阳性组中位PFS为13.7个月,中位OS为11.8个月,阴性组中位PFS为19.8个月,中位OS为14.5个月,阳性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BEM和FAK在TNBC中过度表达,两者呈正相关,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阴乳腺癌 乳腺小粘蛋白 黏着斑激酶 基因表达

张微 张尘玉 杨志强 迟新楠 岳莉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国内会议

2013年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73-78

2013-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