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五泾村清明节调查报告
本文主要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参照部分地方志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等内容,重点对五泾村清明节习俗进行描述。 对五径村清明节民俗事象的调查与关注,不难感受到民众对清明节的重视,虽然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方式会有所变化。人们通过一系列民俗仪式,确立了人与神灵、与祖先、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力求对方能够成为顺己的力量。其节俗活动至少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一、明显的秩序观。这一点在请神祭祖仪式中表现突出,在信仰体系中,认为神比人大,同样要祭祀,需先祭神后祀祖,供桌及供品的摆放亦有不同;拜阿太时,自家阿太与外室太太等的区别对待;游含山拜菩萨时先拜大菩萨再拜小菩萨等。每个仪式上都主次分明,同时又主次兼顾,求全。二、顺应自然时序。清明节正值绿意葱笼的阳春时分,充满生命盎然的绿意。为与大自然的活力相呼应,做绿色食品,踏青白相,活跃自身。三、张弛有度。整个节日期间的民俗活动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有清明夜密集的请神祀祖等仪式,也有正清明游含山的悠游;有拜神祖的虔诚肃静,也有白相时的轻松愉悦等等。 可以说,清明节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是重要的蚕事节日,蚕农借助种种象征手段,祈求蚕花廿四分的丰收。本文对这些象征做了描述,但对清明节期间与此相关的生产习俗的关注明显不够。同时,对与清明节相联的传统寒食节缺乏深入调查,在调查中,提起清明圆子时,有个别老人还说起寒食圆子。因短时间内获取的有效信息很少,故本文对寒食节未作涉及,这些都应该在以后的研究中补充加强。
清明节 蚕事节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仪式
杨秀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769-781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