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彝族尼苏人烟盒舞的人类学意义

在云南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村民们虽然不懂艺术的形式,但却擅长用”艺术的手段”来增强民俗的气氛.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下,即使在许多时候或许没有乐队的参与,但却绝对不会缺少”鼓”这种”乐器”的加入.人们以肢体为媒介,在鼓声的律动中,绽放出生命的灵性和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生存行为.作为一种独具文化品质的”地方芭蕾”,云南红河彝族尼苏人蹁跹起舞时所使用的烟盒,或许是世界上用于表演中进行伴奏最小的鼓了.文章依托艺术人类学田野观察的基本方法并立足音乐学的视野,对云南彝族尼苏人的烟盒舞进行了现场描述与内涵解读,意在透视一方生态背景下生成的文化物象,它承载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持有者的意义系统,更是一方民众古老生活方式和独特行为模式在时时欲与天地神灵相沟通时的重要载体.

烟盒舞 民俗画卷 审美心境 彝族 尼苏人 人类学

杨英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音乐教研室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1007-1009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