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民族性、西方性到中国性--“全国美展”与中国当代主流艺术的身份认同

历史六十余年、先后举办十一届的”全国美展”以其艺术门类多样、创作水平突出、反映题材广阅、作品数量众多而代表了中国当代主流艺术创作的阶段性最高水平,为人们研究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主流艺术的发展状况、价值取向、艺术风格与认同理想提供了范本.作为中国当代主流艺术的突出代表,全国美展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因其与意识形态的紧密关联而径直指向民族性的身份认同;然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其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舍弃民族性的身份认同,转而指向西方性的身份认同.这种指向不尽是积极的,亦包含着隐忧:它会淡化美展作品自身的艺术属性,消解美展作品的权威性,进而危及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合法性本身.矫正这一点,正是第三阶段全国美展所力图完成的任务:建构以中国性为主的艺术身份.

主流艺术 民族性 西方性 中国性

谷鹏飞

西北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86-94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