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血瘀证与寒凝血瘀证家兔模型的血瘀证目征比较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寒凝血瘀证与热毒血瘀证兔球结膜血瘀证目征、血液流变学、血清ET-1、vWF、TNF-α、CD62P表达变化,分析两种血瘀证的不同特性. 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寒凝血瘀组、热毒血瘀组,每组8只.造模前后分别观察兔球结膜微循环、检测血液流变学、ELISA检测兔血清ET-1、vWF、TNF-α水平,细胞流式法检测CD62P变化. 结果:热毒血瘀证血瘀证目征总积分与寒凝血瘀证组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在具体分项积分中,两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瘀证组兔血流变主要指标、血清ET-1、vWF、TNF-α及CD62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热毒血瘀组TNF-α、CD62P明显高于寒凝血瘀组(P<0.05). 结论:寒凝血瘀证及热毒血瘀证的血瘀证目征改变具有不同特点,可以反应两种血瘀证不同特性.血液高凝状态、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是两者共同病理基础,但热毒血瘀证的炎症反应及血小板活化更为明显.
热毒血瘀证 寒凝血瘀证 血瘀证目征 鉴别诊断 分子机制
余淑娇 胡文娟 吴锐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江西南昌,330006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55-60
2013-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