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41例报告

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系因直肠、盆底动力障碍性疾病如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综合症、肛管内括约肌痉挛、直肠粘膜内脱垂、套叠、会阴下降综合症、盆底痉挛综合症等导致的肛门肛管盆底功能障碍而发生的排便障碍,故罗马Ⅲ标准称其为功能性排便障碍,不再称其为出口梗阻型便秘.在近年来的治疗方面,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以其无损伤、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而愈来愈受到医者重视和患者欢迎.科室便秘组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09月对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41例行生物反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为:患者左侧卧位,将“地线”捆扎在患者右侧大腿上1/3处,清洁肛区,在3点和9点位置使用2个表面电极;将导管表面涂抹润滑剂后缓慢插入肛门1Ocm左右。程序开始前,要求患者保持放松1Omin时间,适应插入状态。尽量避免咳嗽、说话影响记录质量。较正仪器后连接主机,采用压力-机电模式,让患者观看屏幕,在操作指导者指导下收缩和放松肛门括约肌训练。内容包括排便用力训练,盆底松弛训练,刺激排便训练以及感受器训练。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确定个体化的疗程。患者每次治疗60min,每周1次。1个训练疗程为4次。满意后可以用家庭训练仪在家中自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完成生物反馈治疗10次以上,平均14次。

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 诊断标准 生物反馈治疗 临床疗效

穆云 王顺和 姚健 王玉 刘纪锋 牛苏剑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肛肠科

国内会议

2013中国便秘高峰论坛

成都

中文

250-253

2013-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