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B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

目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治疗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过两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VEGF对BMSCs移植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治疗中的影响. 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和细胞贴壁法培养获得BMSCs,利用改良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n=60),根据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A组),磷酸盐溶液对照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VEGF组(D组)和BMSCs+VEGF联合组(E组).A组麻醉后,仅分离至颈内动脉,不做处理即缝合皮肤,B、C、D、E组为MCAO大鼠模型组;C、E组缺血再灌注24h后,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2×106 BMSCs,B组予以PBS注射,D、E组2天后VEGF鼻腔注射.移植7天后,分别评价神经行为学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测定MAP2的表达. 结果:1.神经行为学评分:假手术组0分,PBS组3.92±0.31分,BMSCs组2.67±0.43分,VEGF组3.01±0.45分,BMSCs+VEGF组1.92±0.25分.PBS组明显高于C组、D组,E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MSCs+VEGF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2.脑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PBS组组织明显水肿,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空泡变性,细胞间隙增大;BMSCs+VEGF组神经细胞数量多,胞浆丰富,细胞受损程度在各组中最轻,低倍镜下可见散在的小软化灶,其余组织结构相对较好. 3.梗死体积:假手术组、PBS对照组、BMSCs移植组、VEGF组、BMSCs+VEGF联合组脑梗死体积依次为0 mm3、239.58±6.89mm3、188.83±0.23mm3、186.58±8.45mm3、126.92±12mm3.BMSCs组、VEGF对照组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MSCs+VEGF组分别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MSCs移植组与VEG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4.MAP-2免疫组化染色:Bcl-2表达A组8.69±10.14,B组12.59±4.26,C组33.37±6.51,D组22.28±7.18,E组45.67±5.02.以E组为最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D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D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VEGF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局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其减少MAP-2的降解可能是神经功能改善的机制之一.

缺血性脑血管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汤永红 袁静文

南华大学附二医院 421001

国内会议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换届暨第十五次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年会、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273-274

2012-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