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水平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对比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力量被认为是短跑成功表现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下肢各关节力量与百米成绩存在显著性相关,但研究对象多为同一水平或单名短跑运动员,很少有研究对不同水平短跑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差距进行探试.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不同水平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差距,探讨下肢各关节力量的差距是否为导致其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短跑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受试者被分为A、B两组.A组竞技水平较高,为清华男子短跑队队员,共计7人,3名健将,4名一级运动员;B组竞技水平相对较低,为上海体育学院短跑专业男性大学生,共计11人,均为二级运动员.采用ISOMED2000测试双侧髋、膝、踝三关节等速力量.60°/s、180°/s完成3次屈伸动作,取三次平均值代表慢速、中速向心力量.300°/s完成15次屈伸动作,前三次均值为前侧数据,代表初始快速力量;后三次均值为后侧数据,代表肌肉疲劳后快速力量.测试指标为相对峰力矩(Nm/kg)、峰功率(W).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运动员肌力差异,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与讨论:脆关节屈肌峰力矩的差异表现为左舰中速、右镜快速与右能疲劳后快速峰力矩,A组大于B组.在膝关节的力量数据,两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发现:在l0个与艘关节屈肌和躁关节背屈肌快速力量相关的指标,A组均值远大于B组,但没有显著性。研究结论:两组运动员下肢力量差距主要表现在碳关节屈肌群力量;优秀运动员被关节伸肌峰力矩表现出随肌肉收缩速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普通运动员峰力矩随肌肉收缩速度增加而减小;在膝关节最大力量与最大爆发力,两组并无差异;优秀运动员的踩关节背屈肌疲劳后快速爆发力显著优于普通运动员;个别优秀组运动员下肢力量并不出众,而个别普通组运动员下肢力量较大。

短跑运动 下肢力量 竞技水平 差异显示

于佳彬 刘宇 杨晨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大连

中文

35-36

2014-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