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刘灏挺举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使用最新研制的举重训练实时评价反馈系统,对中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刘灏在2014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中三次挺举(212Kg、220Kg成功和222Kg失败),提铃至胸和上挺两部分杠铃在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大时、高度最大时和下蹲支撑时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铃至胸阶段:刘灏的三次试举的技术动作基本一致,体现出“快”的技术原则。试举重量220Kg和222Kg的杠铃最大高度相同,支撑点高度却比212Kg分别高出0.Olm和0.02m,表明刘灏在挺举第一阶段还可以完成更大的重量。预蹲:212Kg和220Kg预蹲的距离比222Kg的预蹲距离小,体现出“短”的技术原则,有利于运动员发挥出最有效的力量,而222Kg的预蹲容易引起上体前倾。上挺阶段:完成222Kg时支撑点的高度不足是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三次试举杠铃的最大高度都达到1.60m,表明刘灏具有成功试举222Kg重量的能力,在技术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举重 挺举动作 运动学

韩旭 艾康伟 毕志远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大连

中文

139-140

2014-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