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本土化的基督教堂
公元1860年签订的中法条约,允许教士在中国境内任何地点进行传教,基督教在中国又迎来了一次发展.河西走廊也成为了基督教的传教地区之一.此后,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等地逐渐建立起了多座教堂,这些河西走廊的基督教堂通过空间形式和象征符号的改造,促成了建筑意志从中国传统建筑向基督教堂的转换,使它在嫁接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显示出其迥异于河西当地信仰建筑的自身特性.基督教堂建筑在河西走廊进行着能够得到人们认可的本地化尝试.
基督教堂 建筑形式 本地化 河西走廊
李江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50-151,155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