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术后抗病毒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对部分符合外科脾切除术指征,且有治疗意愿的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术后给予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 方法:对部分符合外科脾切除术指征,且有治疗意愿的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术后给予个体化小剂量干扰素(普通干扰素3~5MU,隔日一次;或聚乙二醇干扰素5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0.6~0.9g/d抗病毒治疗,基因1b型疗程≥72周,基因2a型≥36周.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项、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指标处理不良反应,并检测HCV RNA,对病毒学应答进行评估.连续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 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个体化治疗并随访6个月,其中3例患者因不能耐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调整为普通干扰素,6例因溶血调整利巴韦林剂量.10例(83.3%)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例无应答,1例复发.其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者3例,占25.0%,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者6例,占50.0%;24周获得应答的患者2例,占16.7%.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对SVR率具有较好预测作用,获得RVR者SVR率为100%;获得EVR者SVR率为83.3%;获得24周病毒学应答者SVR率为50.0%. 结论:对部分符合外科脾切除术指征,且有治疗意愿的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先行脾切除术,解决脾功能亢进,再行抗病毒治疗,以提高疗效;RVR、EVR对SVR率具有较好预测作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抗病毒治疗早期与患者沟通、疗程中严密监测并给予患者足够的依从性教育和心理疏导是治疗得以维持的重要保证.

丙型肝炎肝硬化 脾切除术 抗病毒治疗 临床疗效

马丽娜 可智敏 金怡 陈新月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国际医疗部 100069

国内会议

第五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104-107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