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初探
目的:探讨使用核苷(酸)类似物(NAs)与干扰素(IFN)联合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符合仅有少量腹水(经B超确认)一项并发症,且肝硬化Child评分范围5~8分的患者22例,均予NAs抗病毒及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支等治疗,使失代偿期肝硬化转变为代偿期后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加用小剂量IFN 300MU或500MU联合治疗(以NAs为基础,IFN疗程不定),进行不少于4年长期随访并观察疾病进展及安全性. 结果: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NAs抗病毒治疗均由从失代偿期转变为代偿期,3例(13.6%)在治疗的2~3年间出现疾病进展,其中2例发展为肝癌,另1例在应用IFN(1个月)过程中再次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所有患者应用NAs3个月后HBV DNA均低于检测值下限,在不少于4年长期随访中未见病毒学突破和临床耐药情况,7例HBeAg阳性患者中5例发生HBeAg阴转,4例HBeAg血清学转换,1例HBsAg血清学转换;12例HBeAg阴性患者中3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HBeAg及HBsAg转换的平均疗程26.5个月及33.7个月,在NAs维持治疗中未见HBeAg或HBsAg复阳; 22例患者中有11例在治疗前甲胎蛋白(AF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平均108.5ng/dl,在NAs基础上加用IFN后可见AFP均降到正常,之后每3个月检查AFP未见再次升高.其中2例在治疗的2-3年中发生肝细胞癌,但未见AFP升高.1例患者在应用IFN过程中再次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腹水出现,黄疸呈上升趋势,停用IFN后肝功能又变为代偿.其他不良反应基本同IFN单药治疗. 结论:早期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NAs后可以逆转为代偿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可以尝试联合IFN治疗,经观察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不同剂量的IFN治疗,这样的长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减少耐药.
乙型肝炎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失代偿期
马丽娜 何智敏 郑艳红 陈新月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100069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08-111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