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南漢時代古鐘試析
1987年Pham Van Tham在越南河内慈廉县东鄂社日早村陈圣庙中,发现一枚署明为南汉乾和六年(西元948年)铸造的古钟.根据清代《南汉金石志》的记载,在南汉六十年的国祚中,属於南汉时期的铜钟,仅有长庆禅院铜钟(乾和十五年)、感报寺铜钟(乾和十六年)、宝林禅院铜钟(大宝二年)、乾亨寺铜钟(大宝四年)、长寿寺铜钟(大宝七年).因此这枚在越南境内署明为南汉时期的铜钟,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意义.因为铜钟所在为日早村陈圣庙,故将之称为日早古钟.日早古钟除年代(南汉)、地区(越南河内)的特殊性之外,其内容叙述十世纪交趾县下慈廉村,“玄儒二门”村民共造“太上三尊”供养祈福,并铸钟记之的过程,对於越南地区在当时的信仰状况,也有实证的价值.日早古钟乃具有中国特色的“梵钟”,反映出越南汉传佛教的基本影响,然而钟铭所透露的,却又是道教在越南北部地区的传播的现象.本文将重新释读钟铭,并经由钟铭记载,对于南汉时期越南北部地区的历史状况、社会现象及信仰概况进行分析与解读.
古钟 文化价值 南汉时代 越南
耿慧玲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41-455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