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子学说的主要特征
楚简《老子》出土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楚墓中,早于传世和帛书《老子》,以相互区别的形式特征和各自独立的内容,为追溯创立和传播时期的老子学说,乃至于传世《老子》的形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楚简《老子》不是一部著作的统一体,而是具有先后关系和不同言说对象的三种老学著作.它分别书写在三种长度不等的竹简上,构成了它们之间形式特征的相互区别;与竹简长度对应的内容依次为《老子甲》、《老子乙》和《老子丙》(包含”太一生水”),言说对象分别侯王、土民和君子.老子学说的创立以道论的形成为标志,人们对道论所持的态度必在道论形成之后,解析道论更是老子后学所为.纵观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演变发展的轨迹,统治秩序的崩溃是自上而下运动的过程.周天子的衰落而有诸侯王的争霸,学术文化的下移而有土民的沉浮,尔虞我诈的发生而有君子的故我.楚简《老子》三册出现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传世《老子》得以形成的来源,也是散见于其它文献中老子语录衍生的根据.
老子学说 文化传播 楚简 史料价值
崔仁义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700-700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