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类课程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安排比例的探讨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比例偏大,课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此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针对教学计划安排的问题,可以安排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推荐为C),加大讲课和上机的学时数,通过这门课程系统详细的学习,透彻的讲解和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的练习将使学生最后对程序设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思路和编程解决问题的角度,甚至于编程的技巧、风格和习惯都具备很好的功底,而其他高级语言,例如JAVA,VB,VC++,DELPHI,PB,.NET等,可以采取指定选修课的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必须从若干门课程中选择一门或两门程序设计类课程,这样不仅解决了作为选修课学生思想上的惰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的局面,而且也尊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解决随之产生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跨学院开设指定选修课的方式,当然这需要各个学校之间签署备忘录,提出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互相承认学分。 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讲授的问题,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每章讲述大量的例题,例题不是为了解释语言概念,而是从构造算法出发,着重讲解算法逻辑,以训练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目标,为了开阔学生思路,可以对同一个例题给出不同算法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上机和实训的过程中,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问题,使用编程工具自己解决;最后就是实习环节,就国内某知名公司人力资源专员和笔者交流的结果是目前国内的局面是学校苦于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也不乐于接受实习学生,一是实习学生扰乱了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没有为实习单位创造价值,相对的实习学生也是流于形式,实习成了旅游度假的代名词,所以,对方建议学校可以请公司的技术总监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以选修或讲座的形式把工作一线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以弥补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脱钩现状以及实习的缺陷.
高等职业教育 程序设计 课程设置 计算机应用专业
梁晔 周海燕 孙连英 李健 葛艳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101 河北省平泉县教育体育局,河北 067500 河北省平泉县第二中学,河北 067500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521-524
2009-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