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秦岭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成矿规律

本文总结了东秦岭钼矿带中与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对其成矿时空分布、成矿特征以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讨论,归纳其规律性;通过分析大岩基与中酸性小岩体的主量、微量元素数据及形成年龄,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东秦岭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钼矿床形成时间可分为141~156、110~138Ma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形成的矿床主要集中在东秦岭南部,第二阶段主要集中在东秦岭北部;矿床成矿年龄由西至东、由南至北总体上具有逐渐变新的趋势;钼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分段集中展布的特点,并且这些集中段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成矿岩体的岩浆演化系列对矿化元素组合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岩浆酸性越强,钼成矿越有利;微量元素及同位素资料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地幔物质作用并不明显;大岩基与小岩体有成因联系,系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大岩基为小岩体提供了充足热量与物质来源,从而出现小岩体成矿的现象。

中酸性小岩体 成矿规律 燕山期 东秦岭地区

冯延清 钱壮志 张江江 崔智昊 姜超 孟德明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国内会议

汤中立院士八十华诞暨“小岩体成大矿与找矿战略突破”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28-140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