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南中生代典型成矿花岗岩对比及成矿动力学
湘东南矿集区是南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该矿集区内典型矿床的成矿花岗岩,利用成岩年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蛛网图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矿集区内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集中在150~165Ma.根据地球化学组成可将该矿集区内的成矿花岗岩分为2类:一类以骑田岭为代表,岩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A型花岗岩,其分异程度较高,高w(Rb)/w(Sr)值,低w(K)/w(Rb)值,成矿元素以高温的W、Sn为主,具有富硅,富碱,贫P、Ti、Mg的特点,Ba、Sr、P、Eu、Ti负异常明显;另一类以宝山岩体为代表,其岩体产状为小岩株,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属于Ⅰ型花岗岩,分异程度较低,低w(Rb)/w(Sr)值,高w(K)/w(Rb)值,Ba、Sr、P、Eu、Ti负异常不明显,其地球化学性质与岛弧岩浆类似,成矿元素以中低温的Cu、Pb、Zn等为主.黄沙坪花岗岩的成矿特征处于第一类与第二类岩体之间,属于过渡类型.结合矿集区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构造演化史,认为湘东南矿集区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是后造山作用与大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花岗岩 成矿动力学 中生代 湘东南地区
童海奎 杨宏林 艾昊 郭文波 韩真 邢永强 王斌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 西宁 810001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陕西 西安 710068
国内会议
汤中立院士八十华诞暨“小岩体成大矿与找矿战略突破”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71-184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