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前陆构造中-新生代构造隆升史

大巴山前陆构造的抬升剥蚀与保存条件对其矿床和油气藏勘探潜力评价极为重要.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通过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构造隆升过程,确定其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剥蚀量,探讨大巴山前陆晚期构造隆升对矿床和油气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巴山前陆构造在152Ma以前快速沉降,沉降速率平均高达150m·Ma-1,此后便长期处于隆升过程;136~152Ma时期为快速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56.3m·Ma-1,隆升量约为900m,是燕山运动导致秦岭造山期后的一次陆内挤压;70~136Ma时期为较缓慢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39.4m·Ma-1,隆升量约为2600m,是秦岭造山晚期挤压的结果;0~70Ma时期的隆升速率为42.8m·Ma-1,持续时间较长,隆升幅度约3000m,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结果.中生代构造隆升对本区低温热液矿体和油气保存极为不利;上新统以来(8Ma或5Ma),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大巴山前陆构造的影响不明显。

地质构造 隆升演变 大巴山前陆 四川盆地北缘

张艳妮 李荣西 刘海青 朱瑞静 朱德明 王宁 赵帮胜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

国内会议

汤中立院士八十华诞暨“小岩体成大矿与找矿战略突破”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230-238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