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远距前兆预测地震的讨论--以2008年汶川大震为例
1989年在《灾害物理学》(陕西科技出版社,郭增建秦保燕)中按1975年海城大震前金县短水准异常提出了一个观点,即金县异常出现后可有两个预报方案,一个是金县附近可能有地震,一个是金县历史上震中迁移所至的地区可能有地震.后一个可能是属于远距前兆预报地震.金县历史上发生5级以上地震后,震中是向营口地区迁移的,因之可预报营口地区可能有5级以上地震.类比中国的古代思想,把震中迁移始发区称为”震迁穴”或”始迁穴”.以2008年汉川大震前四川红格和会理地区的地电阻率前兆和井水前兆为例来讨论上述1989年提出的观点。在汶川和北川地区历史上共发生两次6级以上地震,一次是1657年4月21日的6 1/2地震,一次是1958年2月8日的6.2级地震。前一个是1654年天水8级地震迁移所至的地震。前一个在汶川8级大震前在天水地区出现明显的地温前兆和地电前兆。由它们也可预测汶川北川有强震。根据以上事例的讨论,认为远距前兆在大震预报中配合震中迁移是有一定价值的。
汶川地震 远距前兆 预测预报价值
郭增建 郭安宁 李鑫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兰州 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9-80
201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