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水库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研究
消涨带问题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生态难题,水库消涨带则因水库运行水位频变而生,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大、植被生境恶劣,水土生态系统基本缺失;水库消涨带所造成的库岸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问题,对水库安全运行及饮用水水质危害明显.经对深圳地区水库消涨带现状及生态特点的分析,认为恶劣的库岸土壤环境和稀缺的两栖植物品种,是导致修复困难的核心因素.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试验成果,结合近些年从事水土保持专业工作的经验,从水库消涨带可修复范围论证、水库消涨带类型划分着手,针对水库实际运行高水位和低水位及上下各2m高差范围提出了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提出了“6类整地+6种两栖植物群落”的修复模式,通过采用工程辅助措施营造岸坡植被生长的土壤环境,然后选择适生两栖植物进行造林复绿,力求在此极端生境下,实现库岸造林的高成活率和植被的高覆盖度.全面、科学、系统地提出可行的水库消涨带修复技术体系,在深圳地区尚属首例,期望为深圳及南方红壤地区地水库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提供有价值的推广模式.
水库消涨带 水土生态修复技术 群落结构 效益分析
党晨席 郭睿 郑佳丽 胡明亮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 水土保持设计所 深圳市水土保持办公室,518036,深圳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307-321
201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