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观念与中国史学征实传统
汉代和清代的学者在纪事、著述、考证、议论等研经治史的过程中,屡屡提到”实事求是”的问题.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治学特征与考据方法上,更主要的是规范他们研经治史实践的学术观念.古代学者”实事求是”观念的内涵及其影响,不仅导致了当时的学界形成注重征实和求真的学术风气,而且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沿着征实的途径发展和演进.在实事求是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史学从注重书法褒贬的义理史学过渡到注重求是考信的实证史学,对治史空疏的学风作了彻底的清算,树立起客观研究历史的征实学风,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迈向近代的一次重要学术转折,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实事求是”观念重新端正了中国史学正确发展方向,明确了史学自身的性质。第二,“实事求是”观念确立了科学研究精神,凸显出历史的客观存在而非史家主观构建。第三,“实事求是”观念导致史学撰述形式的改变,奠定了近代学术研究范式的雏型。
中国史 学科建设 征实传统 实事求是观念
罗炳良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3-62
2013-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