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结构性特征及动态变化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林龄分别为8a、21a、30a、37a、52a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的测定和土壤三相比、非毛管/毛管(NCP/CP)、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的计算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结构性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0~3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容重平均变化范围为1.06~1.19 g·cm-3,随林龄的增加人工落叶松林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P<0.05);NCP/CP平均变化范围为0.03~0.11,仅37a生人工林提高效果显著(P<0.05);土壤GSSI值的变化范围为73.19~95.82,以天然次生林最高,与37a和52a生林分的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人工林林分的差异显著(P<0.05)。可以认为,在典型黑土区通过落叶松人工林的培育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但这种影响并不是随着林龄增加而无限度的增强,37a是明显改善土壤结构的临界年龄。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构建与调控提供了参考。

人工林 土壤容重 毛管孔隙度 动态变化

史长婷 韩守江 曲德双 韩晓君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50040,哈尔滨

国内会议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

南昌

中文

146-151

2013-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