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蚊虫种群密度监测及季节消长调查研究
目的:掌握东营市的蚊虫种群密度情况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进一步的蚊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立1~4级蚊虫监测片区,采用勺捕法监测蚊幼虫密度,成蚊密度监测采用C02诱蚊灯法,对采集的成蚊及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记录环境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结果:蚊幼虫平均密度从1~3级监测片区逐渐增高,统计学处理,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蚊幼虫从5月份开始出现,密度逐月增高,在7-8月份达到高峰.9月份后逐月下降,10月下旬未再被监测出.各种成蚊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即从5月开始出现,逐月升高,8月份成蚊密度达到最高,从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到11月上旬消失.通过使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气象条件对成蚊活动的影响可以看出,成蚊的季节消长活动主要受降雨量、温度及环境因素(如食源,竞争者)的影响,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较弱,蚊虫季节消长与温度和降雨量成正相关性.结论:在进行大面积控蚊的同时,应该加强城区蚊虫种群密度的监测,有针对性的做好医院和居民区的灭蚊、防蚊工作.
卫生防疫 蚊虫 种群密度 监测机制 季节消长趋势
曲健 刘东华 袁勤德 曹官时 赵魁松 赵怀启
东营市卫生局,山东 东营 257000 胜利油田卫生处,山东 东营 257000 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东营257000 垦利县卫生局,山东 东营 257500
国内会议
扬州
中文
249-253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