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实施有效性问题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伴随着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发展而于2009年出现,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实施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其产生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四年来,”国培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着成效,其目标定位在素质教育实施和新课改推进背景下稳定且具变化,对于作为骨干教师的学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要求学员不仅在专业素养而且在培训能力方面得到提升.但”国培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高耗低效的问题.”国培计划”中的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旨在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引领和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为了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教育部通过专家评审于2012年公布了一批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作为五个学科项目的培训机构,承担了大量培训任务.在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了一些教师培训的改革探索,遵循教师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以相应策略促进学员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因学定教,确保培训内容走进教师教育生活世界;在培训过程中关注成人学习特点,保证学为主体;通过建立专家库保证高水平教学;提倡内生式培训,重视学员反思意识和习惯培养.当前,为进一步增强培训有效性,还需要引导式地满足学员需求,并加强”国培计划”及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 教师学习 教学改革 教育模式

于伟 孟繁胜 王敬

国内会议

第八届东亚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

长春

中文

116-122

2013-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