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低地层水矿化度地质成因机制研究
姬塬油田东、西区长9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异常低,这是该区高阻水层发育、油水层识别困难的主要原因.根据地层水分析资料发现目标区地层水类型由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的CaC12型变为MgC12、NaHC03以及Na2S04型,且地层水离子中Na+/C1-普遍偏大,表明该区可能受到外来低矿化度水的影响.通过岩心资料及扫描电镜资料发现,目标区长9油层组及其上部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上部油气垂向运移及外来低矿化度水流入提供通道.结合前人对姬塬油田中西部长9油藏断层的研究成果及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区发育断层,并且断层上升盘出油、下降盘出水.综合试油资料、地层水分析资料、岩心资料及测井资料认为,目标区处于开启性系统,通过发育的断层和裂缝沟通了上部的低矿化度地层水甚至地表水,导致目标区地层水矿化度异常低.这为整个长9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和复杂油水层识别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地质基础。
油层组 低地层水矿化度 成因机制 地层水水型 构造裂缝
冯程 程玉梅 石玉江 毛志强 郭浩鹏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部,陕西 西安 71001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8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449-454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