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标协同应用早期识别DIC
DIC的诊断依赖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围绕着凝血酶激活后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减少、纤溶亢进导致的纤溶产物增加等方面进行,多年来没有实质性进展。近年来DIC的诊断标准采用的实验室指标逐渐简单化,并采用评分制,突出了反映“程度”尽管DIC诊断标准十分明确,临床上诊断DIC特别是早期诊断仍有难度,因为凝血酶激活是机体保护性反应,临床上很难区分哪些情况是机体适度的保护性反应,哪些是失控的病理性反应。除此之外,PT延长是因为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还是凝血因子消耗引起很难界定;血小板减少是药物因素还是DIC早期表现也很困惑。近年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对部分常规凝血检查的盲点进行了补充,它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高凝状态、血小板的数质量、凝血因子的多少以及纤溶状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理机制 诊断标准
夏鹄
解放军第306医院急诊部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3-135
2013-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