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肉阜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尿道肉阜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为尿道肉阜病例91例.结果:男性4例(4.4%),女性87例(95.6).临床表现为异物感53例(58.2%),尿道口疼痛38例(38.5%),出血27例(29.7%),排尿不畅23例(25.3%),病程15天~3年余.21例(23.1%)无自觉症状.专科检查:尿道口后唇见肿瘤样新生物,有蒂位于尿道口或尿道口周,新生物大小介于0.5 cm×0.3 cm×0.3 cm~2.8 cm×2.0 cm×1.5 cm.新生物较大者其蒂多为广基性,最大蒂直径约1.5 cm.新生物表面颜色鲜红或暗红,表面光滑或有皱纹,质软而脆.临床诊断为肉阜准确率达95.6%(87/91).组织学以乳头瘤样型27例、血管瘤样型45例、肉芽肿型19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复层上皮均表达CK7、CK19,腺样结构腔缘表达CK18,仅灶性基底细胞表达CK17,均不表达CK20。结论:尿道肉阜是主要发生在老年女性尿道口后唇的炎性瘤样病变,临床表现易于发现.组织学呈乳头状瘤样型、血管瘤样型及肉芽肿型改变.虽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很少恶变。免疫表型提示复层上皮系尿路上皮,而非外阴的皮肤鳞状上皮。
尿道肉阜 病理机制 临床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刘福川 王小兵 蒲香育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635000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100-102
2013-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