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西古代史学比较刍议

古代中国史学有着与希腊罗马史学不同的特点.《荷马史诗》虽有史影,但还不能成为史书,《书》、《诗》也未能成为史书,但其中却有殷鉴不远等对历史发展的某种规律性的认识.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当时人写当时事的断代史,总体上为编年体,富有时代精神,但缺乏历史反省.在中国,形式相近的有《左传》、《国语》,但性质却不同.二书虽为断代,却记载大量前言往行以为当时之事的历史渊源,表现了通史精神.此后,色诺芬的《希腊史》、波利比乌斯的HISTORIE,李维的《罗马史》(《建城以来》)和塔西佗的《历史》(HISTORIES)《编年史》(ANNALS),有的虽记载数百年史事,形式上近似通史,但与其他史书一样都缺乏通史精神.司马迁《史记》不但记载时间长,而且以”通古今之变”为职志,是形神兼具的通史.班固等的《汉书》虽为断代史,但具有通史精神,因为西汉时期的文明史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中的一个不可分离的部分.历代正史都是如此,政治上分段,文明却是连续的,这就是中国古代史学连续性的存在的具体方式.古代中国在文明史层面上未曾发生断裂,在史学史层面上同样未曾发生断裂,原因就在于通史精神传统的确立.

古代史学 中西文化 史料价值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天津

中文

263-266

2012-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