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稻田磷氮径流流失的影响

在巢湖旁边的巢湖农科所试验场通过设置一季水稻不同的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从水稻产量形成、稻田灌排水以及径流量的变化,监测并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水量、降雨利用率以及氮磷元素流失量,结果表明:湿润灌溉方式产量最高,可达703.5kg/667m2、其次为定量灌溉方式;同时湿润灌溉的补水量较低,水份稻谷生产率也较高,达1.88 kg/m3;湿润灌溉的灌水量低、排水量以及径流量均较低,因径流流失的氮磷量也较低,对水体环境污染风险小.综合考虑湿润灌溉和定量灌溉是可推荐的水份管理模式,旱作适宜于较为缺水地区.

水稻 灌溉模式 籽粒产量 磷氮流失

吴文革 许有尊 梁华金 王安文 尹必文 胡鹏

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省水稻所,合肥230031 巢湖市农科所,巢湖,2316330 巢湖市农技中心,巢湖 2316330

国内会议

全国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

深圳

中文

57-64

2012-0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