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壮族”布偏”族群的发展透视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族群,作为该族群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布偏”及其”天乐”在中国少数民族及其传统文化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一个具体的文化遗存活体例证在西部大开发十年间所面临的各种传承因素的变化,来透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当前的变迁状况;通过布偏族群社会的整体变化,来透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功利性”的目标不单指向物质利益,而是一种人在社会物质与精神和谐统一,全面发展进步状态下获得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对于一个民族(族群)来说,如果将发展的实现寄托在对外来事物的全盘接受与对自我文化的放弃,将极有可能导致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这种失衡的过度,将会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族群的散落。
少数民族 社会发展 文化变迁 西部大开发
孙航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125-132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