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种壮剧之比较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壮剧是壮族的主要戏剧剧种,清代就已开始陆续形成与发展.壮剧其实是对壮族戏曲形式的一种统称,由于民族支系与语言的差别,其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及其表演程式都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形成的地域、时间及发展概貌及基础亦各不相同.按流行地区的方言及由之形成的戏剧特征划分,广西存在着北路、南路和壮师剧等三类壮剧.三种壮剧的流传地域、覆盖面及发展态势不相同,表演水平也呈不平衡的状态.壮剧产生于壮乡,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高度体现了壮族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质.然而,由于地域与语言等因素的制约,形成了各踞一方的局面.由于彼此间缺乏深入的交流,其流行范围既不宽,而且发展趋势也缓,如此导致其表演水平亦相对滞后.壮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整个民族乃为一个整体.一个整体民族的文化应该是共同的,而不是零散支离或回异的,如此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提高.这不仅是民族的特质所在,也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点.壮剧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散局面同样不利于壮剧的弘扬与发展,还会影响本民族间文化的交流.针对现状将目前客观存在的三种壮剧作比较,意在研究与探索其相互之间径庭之处及可融合之点,进而阐述其融合与发展之关系和现实意义,旨在弘扬壮族传统文化.壮剧要生存、发展关键是普及和提高。为此,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利其往有利的轨道行驶。认为改革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停滞不前或任其自由发展只能延缓其发展与提高,传承与提高是壮剧生存与发展的希望所在。对于如何传承与发展应该有宏观的规划及微观的措施。切不可固步自封,亦不能放任地顺其自然。宏观的规划须从发展壮族文化,弘扬壮剧事业的高度审视。
壮剧 艺术风格 民族文化 资源保护
苏沙宁
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 530022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156-163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