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蚂拐节”仪式及其历时性比较

蚂拐节,顾名思义,就是崇蛙和祭蛙的节日,也称”青蛙节”、”蛙婆节”,是广西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天峨、南丹等地壮族民间流行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节日.它通过祭祀、埋葬青蛙,预测年景、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为原始祭祀性质的民俗活动.在分析原始崇拜与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对蚂拐节的历时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蚂拐节从传说中的布洛陀时代产生发展到今天,它所保留的歌舞仪式与其说是娱神,还不如说是娱人。随着人类控制自然力和自然现象能力的加强,宗教意味已趋淡薄,宗教祭祀性质趋于淡化,娱乐性明显增强,虽然祭祀蚂拐的仪式犹存,但人们对于祭奠的目的和能否获得预期的效果并不特别关心,人们之所以关心和重视蚂拐节更多则是因为它的娱乐性。现在的蚂拐节歌会,既是民族的大聚会和青年男女的交际会,同时又是民族商品交易会。在兰阳蚂拐歌会现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大摊小贩摆满村中巷道,人们赶歌会的同时,又可以选购称心如意的商品,使得传统的蚂拐节充满着现代的气息,这是传统节日文化功能的转化,也是民族节日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蚂拐节仪式 历时性 历史演变 壮族
王薇
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328-332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