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聚合物分子流变学进展及其应用

本文采用探测链流变学方法,即通过共混少量探测链在非常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基体中,研究测试链在不同缠结环境中的松弛运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结果。首先设计了不同模型实验来测试聚合物动力学理论的基本假设,证明高分子物理经典问题之一“零切粘度与分子量的3.4次方成正比”,其物理起源是多链效应而不是经典管状理论描述的单链效应,这对准确地建立流变学和分子结构的理论模型有重要意义。其次通过流变学研究清楚地得到缠结点之间高分子链段的快速松弛动力学的实验数据,提出对现有理论的改进。还综合评述了测量重要流变参数-缠结分子量的不同实验方法,通过分析大量流变数据,清晰地定义出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与最新管状理论的预测相比较,指出其不足之处。另外,堆砌长度模型(packing length model是连接聚合物分子化学结构与材料缠结尺度等关键材料参数的重要理论模型,通过结合堆砌长度模型和管状理论,可以根据所需材料性能来设计聚合物分子结构,其结果对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物分子 流变学 化学结构 理论模型

刘琛阳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院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100190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学术研讨会——高分子科学分会

长春

中文

115-117

2008-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