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品种比较及栽培基质配方优化研究
供试4个毛木耳品种(菌株)中,琥珀木耳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26cm/d);781在发菌期间菌袋的杂菌污染率最低(1.25%);出耳期上海1号的感病率最低(47.62%),781的感病率较低(50.31%),上海1号和781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能力.黄耳10号的耳片最大(265.7cm2),单片耳也最重(49.30g/片);琥珀木耳的耳片最厚(0.18 cm/片).上海1号和781的单产最高(0.142 kg/袋),但品种(菌株)之间的出耳单产差异性不显著.设计6个处理栽培配方基质栽培毛木耳781菌株,处理3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40cm/d);处理3在发菌期间菌袋的杂菌污染率最低(2.94%);处理5在出耳期间的感病率最低(29.01%).处理5的耳片最大(197.5cm2/片);处理5的耳片最厚(0.15cm/片),单片耳重也最重(36.38g/片).处理2的出耳单产(干耳)最高(0.171kg/袋).处理6的单位利润最高(1.06元/袋),超过供试处理平均单位利润(0.85元/袋)0.21元/袋,超过了19.8%,表现出了较好的栽培经济效益.提出将耳片大小、耳片厚度和单片耳重3项指标纳入考核木耳(细木耳也适合)子实体性状的重要参数.
毛木耳 品种资源 基质配方 优化设计
谭伟 黄忠乾 苗人云 周洁 彭卫红 甘炳成 郑林用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6 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成都61006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26-333
2014-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