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选择106例26-80岁无糖尿病的NAS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吡格列酮(PGZ)-1组(n=34)给予PGZ 30mg/d、PGZ-2组(n=32)给予PGZ 45mg/d、对照组(n=40)给予安慰剂.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所有患者接受体格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和腰臀比),采空腹血进行代谢相关指标及细胞因子检测,行OGTT检查,采用校正CT半定量方法测定肝内脂肪含量(LF)及腹部皮下脂肪含量.对相关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GZ-1,2组的ALT、AST、GGT、HOMA-IR、血清TNF-α水平及LF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PGZ-1,2组与对照组比较,△ALT,△AST,△GGT,△HOMA-IR,△TNF-α及△LF均明显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随着PGZ治疗剂量的增加,△HOMA-IR逐渐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PGZ治疗者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GZ治疗24周可以显著改善NASH患者的肝酶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脏脂肪含量,这一过程可能与脂联素介导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与肝脏FFA代谢改善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诊断 胰岛素增敏剂 疗效评价
文祯 姜涛 宋秀霞 康慨 鲍中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4-58
2013-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