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疆且干布拉克杂岩体巨晶磁铁矿中钛铁铝氧化物出溶成因及意义

本文叙述了一种富Mg的钛铁矿(镁钛铁矿)主要以三组条带状出溶在磁铁矿中。垂直于钛铁矿剖面的连续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第一,第二组钛铁矿表现出一致的,从边部到慢部,再到核部,随着Ti含量的升高,Mg含量逐渐降低;而第三组的钛铁矿与该规律恰好相反。结合第一,第二组条带与第三组条带在形态、位置以及能谱EDS的A1元素分布,认为第三组与第一第二组钛铁矿的形成于不同的阶段。认为晚期存在一期高温流体的交代作用。从而形成了第三组钛铁矿,赤铁矿以及主要沿钛铁矿边界分布的含Zn的、Na尖晶石。此外还根据前人研究基础以及EMPA分析讨论了钛铁矿,尖晶石的出溶P-T-fo2条件。最后根据该矿物出溶组合的成分特征及其中的异常高温流体/熔体,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南极洲东部以及印度东部等地区发现了这类富Zn尖晶石组合及其变质形成时代,以及且干布拉克本身及附近遭受的大约1.8-1.9Ga的变质作用,认为该区很有可能参与了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汇聚过程,而这些钛铁氧化物固溶体结构很有可能是在该过程中形成,通过研究不同造山带一些特殊矿物的P-T-t轨迹,流体期次以及岩浆活动框架对理解高级地壳变质作用及超大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磁铁矿 钛铁铝氧化物 出溶机制 且干布拉克杂岩体

袁迁 曹晓峰 吕新彪 刘艳荣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00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桂林

中文

418-481

2013-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