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東亞有相唯識的所知障(J(n)eyāvarana)概念:在梵文構詞異讀、邏輯關係及釋義學之間

现代的学术性佛教研究是由方法及对象差异颇大的不同学科所组合而成,包括语言-文献学、哲学分析,及释义学.它们形成的工序在实际上往在合作之余,也产生相碍的复杂关系.由于语言文献学身处在文本研究的第一道关卡,其地利往往对之后的各工序形成重大制约,所以能否妥善定位语言文献学在此的角色,既要发挥其建设性的正面功能,亦需意识到它在义理解读上的限制,遂成一关键问题.本文以大乘佛教所知障(j(n)eyāvarana)一词为例,分别从梵文名词的构词异读、逻辑关系及释义学三个不同角度,来论证三者之间的差异.

大乘佛教 所知障 有相唯识学 构词异读 逻辑关系 释义学

劉宇光

上海:復旦大學

国内会议

2013年第一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

香港

中文

90-101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