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從彌勒七因明辯論法到陳那二量認識論

弥勒在《瑜伽师地论》中首次用了「因明」这个术语,并讨论了因明辩论所涉及的七个方面:体性、处所、所依、庄严、堕负、出离、多所作法,通常把这称为在「七因明」.但到陈那论师真正来建立因明体系的时候,却选择了将其扬弃,因为在七因明中间,有很多内容其实只是反映因明辩论的前奏以及后来打扫战场的情况,虽然它们也是弘法的重要环节,但毕竟不是因明的核心要义.一个理论体系中,其真正有价值的,应该是它的思想,所以,陈那就以认识对象为标准——认识对象有自相、共相两种——建立了以现、比二量为网的因明理论体系.

佛教文化 因明辩论法 《瑜伽师地论》 唯识比量

剛曉

杭州佛學院

国内会议

2013年第一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

香港

中文

201-216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