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唯識經論的陀羅尼思想

本文分五个部分讨论法相唯识经论中的陀罗尼思想,第一部分概括法相唯识学以任持诸法定义陀罗尼,并以陀罗尼为大乘菩罗功德,与外道、二乘不共.第二部分讨论法相唯识经论提出的法、义、咒、忍四种陀罗尼学说,认为该说成为后世解读陀罗尼法门的范例.第三部分讨论唯识家关於陀罗尼的体性,指出陀罗尼的体性有念力论、定力论、智力论等不同说法,《瑜伽论》以陀罗尼增上念慧力为体,唐代注疏家也大都以念慧为陀罗尼体性.第四部分讨论陀罗尼在十地修行中的地位与作用,法相唯识经论以四清净、十一分摄诸地,其中于第三地、第九地以及第十地涉及陀罗尼,如第三地以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尼具足念力,能为无量智光依止,名发光地.第三地有欲贪愚痴和圆满闻持陀罗尼愚痴,第九地有慧辩陀罗尼自在愚痴和辩才自在愚痴.第十地以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如大云覆空而称法云地,有业自在依止义和陀罗尼门及三摩地门自在依止义,能圆满法身.第五部分讨论陀罗尼与五智,唯识经论以妙观察智任持一切陀罗尼门,无碍辩说诸佛妙法.

唯识经论 陀罗尼思想 任持诸法 四陀罗尼说

呂建福

陝西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 陝西 西安

国内会议

2013年第一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

香港

中文

486-495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