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古近系超压顶界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利用实测压力和超压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两种方法研究超压项界面的优劣,认为后者具有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东营凹陷古近系超压顶界面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古近系超压顶界面的分布不具有”等深性”,而具有一定的”层控性”,即超压项界面主要分布于沙三中亚段(T4与T6反射界面之间).超压项界面的这种分布特征明显受到沉积作用和构造活动的影响,其中沉积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及沉积速率控制了超压顶界面的层位分布,而构造活动对超压顶界面分布的控制作用具有阶段性——断陷期构造活动促使了古近系超压体系的形成,而拗陷期构造活动控制了古近系超压顶界面的现今埋藏深度.
超压顶界面 分布特征 地质因素 对比分析
汪旭东 查明 陈中红 张启德 刘宏杰 邓婷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 青岛,266555;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广东 广州,51024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 青岛,266555 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新疆 阜康,831511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82-188
2011-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