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稻作的生态环境及其思维--以贵州传统稻作村寨为参考
本文以贵州山地少数民族传统稻作村寨为参考,探究了原始稻作的生态环境.作为学术假说,许多学者认为稻作起源于长江中下游的“背坡湿地”(Back swamp).分析“背坡湿地”随季节而变化的水位及其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再结合“饭稻羹鱼”、“果隋蠃蛤”等历史记述,可以知晓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原始稻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农业,而是农林水产兼顾的“稻鱼业”.因此,它所带来的思维方式也是综合的,生态的.
水稻种植 原始稻作 生态环境
李国栋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省贵阳市,550025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4
2014-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