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林区松切梢小蠹Tomicus spp.危害发生的生态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本研究对我国东北林区松切梢小蠹(Tomicus spp)的危害发生情况及其与林分结构、立地条件和林地卫生状况等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东北林区分布的松切梢小蠹种类主要有纵坑切梢小蠹(T.piniperda)、横坑切梢小蠹(T.minor)和多毛切梢小蠹(T.pilifer).这三种切梢小蠹对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松树种类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樟子松(P.sylvestris L.var.momgolian L.tv )和红松(P.koraiensis)均可造成危害,在受害林地经常混合发生,数量上纵坑切梢小蠹比例最高,横坑切梢小蠹次之,多毛切梢小蠹比例最少.在影响松切梢小蠧危害发生的林分结构因子中,林地卫生状况即林间新近倒木或伐根等繁殖材料的存在是导致害虫严重发生的直接因素;其次,松切梢小蠧成虫趋于危害寄主的健壮新梢,危害严重的林分多为异龄林或异龄混交林,林分中生长健壮的幼龄树受害严重.此外,由于松切梢小蠧成虫的趋光性,位于林缘或郁闭度较低林地的树体受害较重.
松切梢小蠧 树体受害 生态因素
赵同海 栾庆书 曲良建 王青华 李国宏 张培毅
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32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4
2014-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