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五种预测模型在中国人群溶栓后出血预测应用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SEDAN评分、SITS-SICH评分、GRASPS评分、MSS评分与SPAN-100评分在预测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中的效果.方法: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对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全国范围内参加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登记研究(TIMS-China)的67个卒中中心的14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4.5h时间窗内的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患者同时采用SEDAN评分、SITS-SICH评分、GRASPS评分、MSS评分与SPAN-100评分量表进行评定,比较5种评分方法在NINDS标准、SITS标准和ECASS-II标准的不同定义下对SICH 的阳性预测值.结果:14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测溶栓后SICH时NINDS标准定义下SEDAN评分、SITS-SICH评分、GRASPS评分、MSS评分与SPAN-100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64、0.68、0.67、0.50;SITS 标准下上述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69、0.71、0.68、0.50;ECASS-II标准下上述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0.65、0.64、0.66、0.50.结论:SEDAN评分、SITS-SICH评分、GRASPS评分、MSS评分均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SICH 风险,但仅GRASPS评分有较理想的预测价值.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症状性颅内出血 风险评价

李牧 潘岳松 王伊龙 廖晓凌 徐安定 王拥军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 5106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 100050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

昆明

中文

1-6

2014-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