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简析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雷暴日数的应用

以盐城2006-2012年雷击密度和雷击频度以及1971-2010年40年气象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在依据现行标准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需用年平均雷暴日来计算雷击大地密度,而年平均雷暴日是气象观测台站经过多年记录分析统计的数据,而且人工观测受地域和个人的影响,会存在误差大、主观性强的缺陷,使得雷暴日的记录统计会出现差错,随着闪电监测业务的运行,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更多采用闪电定位资料中的地闪密度来代替年平均雷暴日数来计算雷击密度,虽然简化了计算,但也无法体现雷击的时空分布差异,以上两种数据资料的搜集和统计在目前情况下都存在缺陷,从雷电的空间差异分布和时间差异分布两方面分析总结出采用人工观测雷暴日来计算雷击密度的局限性,并提出在现有的条件下宜利用使用人工观测资料与闪电定位资料的极端值来计算,以提高重点部位的防护级别,最大程度地评估出潜在的风险.

雷电灾害 雷暴日数 风险评估 雷击密度

丁晔 陈凤华 丁小平

盐城市气象局,盐城 224005

国内会议

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浙江安吉

中文

1-5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