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常州暴雨近5年时空分布特征及概念模型研究

本文利用人工观测资料、Micaps实况等资料对2007-2011年发生在常州三站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中共出现34次暴雨,暴雨日始自2月,终于9月.34次暴雨中,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有24次,占70.6%,而在24次短时强降水的暴雨日中,6-8月份出现了21次,占87.5%.这一分布特征,一方面说明了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夏季是常州出现短时强降水暴雨的集中爆发期.考虑到预报时的实用性,本文对暴雨日前一天的环流形势进行了分型,得出了5种类型:槽前显脊型、副高边缘型、副高偏北型、台风型、其他型(东北冷涡型和小槽东移型),其中副高边缘型最多,达22例,占总暴雨日的64.7%,槽前显脊型有4例,台风型3例,副高偏北型1例,其他型4例.通过对34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发现,22例副高边缘型中,暴雨前一日08时850hPa温度露点差大部分(81.8%)均在5℃以下,说明副高边缘型在暴雨前1天低层水汽条件已较好,并且700hPa出现西南急流的情况(或显著西南气流)占比为81.8%,最终建立了常州暴雨概念模型.

暴雨 动态过程 时空分布 概念模型

刘银峰 陈宏波 吴建秋 董芹 雷正翠 蒋骏

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局,常州 213022

国内会议

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浙江安吉

中文

1-6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