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通地区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生消机制分析

2013年1月中国南通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并持续了长达4天,最低能见度仅30米,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对社会影响比较严重.本文运用NECP再分析资料,结合南通地区地面观测数据以及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PM2.5含量,从地面气象要素、温度平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逆温层以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影响等方面对雾霾天气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地区这次雾霾天气形成机制较复杂,冷暖平流交替影响,在持续性雾过程中,近地层暖湿平流的输入、浅层抬升、水汽弱辐合以及对流层中下部的“干暖盖”有利于饱和湿空气的凝结以及逆温层的维持,而高低空一致的垂直上升运动和高空的干冷平流是雾消散的主要因素.

持续性雾霾 生消机制 气候特征 动态变化

缪燕 吴彩霞 张琪 严晓庆 张树民

南通市气象局,226600

国内会议

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浙江安吉

中文

1-6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