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相盆地典型页岩储层储集空间表征与储集性
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大,正成为全球油气资源重要接替领域,非常规油气储层精细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开展孔喉大小、形态、连通性等微观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与油气赋存状态等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储层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中国陆相盆地发育广泛的泥页岩系统,以鄂尔多斯盆地长 7、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泥页岩和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纳米 CT、FIB-SEM 等技术对微观储集空间进行多维度、多尺度精细表征,完成三维孔喉系统模型重构,结合图像分析、压汞实验和气体吸附数据,定量评价微观孔喉系统大小与分布。基于成岩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低熟泥岩随温压条件变化的孔隙演化规律研究。
岩石学 页岩储层 储集空间表征 储集性 孔喉系统模型
朱如凯 吴松涛 白斌 崔景伟 王拓 李婷婷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黑龙江大庆
中文
28-29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