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区天然气聚集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已发现苏里格、榆林、大牛地等不同的聚集模式,通过这些不同的聚集模式,,可以发现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气田天然气大规模充注时期,具有充足的气源(广覆式生气)、致密的储层(浮力不是主要驱动力,源储之间的压力差是主要的天然气运移动力)和有效的盖层(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物性、压力双重封盖),如此的一种聚集配置,使得在95Ma之前大量生成的天然气能得以有效保存.然而在研究大牛地气田的聚集模式时,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储层岩石学、流体包裹体、碳氧同位素、盆地模拟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却得出了不同的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上古生界气田具有山西组和太原组两个生气强度中心区,地史时期存在储层未致密与致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未致密时,天然气可以依靠浮力进行较大范围的侧向运移,而致密化以后,天然气仅能通过垂向上的裂缝及砂体等通道进行近源垂向运移,侧向运移非常有限,即“两个生气中心,致密化前后分明,早期侧向运移,晚期垂向充注”的聚集模式,形成了工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天然气聚集.

天然气聚集模式 致密砂岩气 生气中心 大牛地气田

杨智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所,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第二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

黑龙江大庆

中文

99-100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