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6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临床上报的ADR报告,并经过临床药师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后网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42例填写规范的ADR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与ADR因果关系评价引发ADR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的临床表现,以及致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该院网报的642例ADR报告涉及临床31个科室。642例ADR报告中男性348例(54.2%),女性294例(45.8%),其中>60岁患者205例,占31.9%,排列第一。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490例,占76.32%,按药品分类统计,抗菌药品引起ADR314例,占48.9%,位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引起ADR135例,占21.02%。按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分类,累及器官最常见的为消化系统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分别占总数32.87%和29.28%。严重ADR发生22例,占3.43%。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控管力度,强化制度化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因果关系 用药安全性

杜国安 冉进 宫丽

黄石市中心医院,黄石 435000

国内会议

2013全国医院药学(药学服务与实践)学术会议

贵阳

中文

107-113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